举办“中国生态大讲堂2020年冬季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二维码
686
发表时间:2020-11-18 21:00 中国生态大讲堂2020年冬季学术研讨会 (第一轮通知) 主题: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治理 2020年12月7-9日 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 一、研讨会背景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汇聚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博阳河等支流,由湖口汇入长江,属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通江湖泊。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洪水调蓄区,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是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高度吻合的区域,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鄱阳湖湖泊和流域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生态基础,维系着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安全,是国际重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贡献于全球候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 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水库的正式运行、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流域的气象水文条件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特别是水文极端事件的频率增加。出现了枯水期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低枯水位频现等现象。由此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植被群落组成更替,湿地植物多样性降低,植被类型和生产力时空格局发生改变,水鸟栖息地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面临挑战。 为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办的中国生态大讲堂将在江西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院士、江西省领导和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并针对会议主题设置6个分会场和1个研究生专场,聚焦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管理的关键问题。 二、研讨会目的展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监测研究最新成果,构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平台,探讨鄱阳湖流域保护与修复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途径,促进江西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 三、时间和地点会议考察时间:2020年12月7日 会议考察地点:中科院CERN鄱阳湖湿地站和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研讨会时间:2020年12月8-9日 研讨会地点: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天沐温泉度假村 四、大会委员会 组织委员会: 主 任 封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李海辉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周 桔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处长、中国科学院野外观测研究网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委 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于 倩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中国项目办首席代表 马泽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千烟洲站站长 方朝阳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副院长 戎 俊 南昌大学教授、流域生态研究所所长 刘祖斌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处长 汤崇军 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院、所长 孙 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CERN鹰潭站站长 吴永明 江西省科学院流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张 琼 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项目经理 聂 旸 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副科长 钱正义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 徐力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CERN鄱阳湖站站长 裘 盈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高级经理 黎 磊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副研究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术指导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 胡振鹏 江西省原副省长、南昌大学教授 主 任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任(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研究员 张甘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罗传彬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 鄢帮有 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 委 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兼综合中心主任 王 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晓鸿 江西省科学院原院长 刘 杰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 刘梅影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 张扬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伏生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宇炜 南昌工程学院教授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胡建民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胡维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副院长、研究员 高 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高俊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彭文启 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葛 刚 南昌大学教授 雷光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 谭国良 江西省水文局原局长、研究员 秘书处: 秘书长 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兼综合中心主任 秘 书 李美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实验室秘书 胡耀辉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CERN鄱阳湖站副站长 夏少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扬明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张 欢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陈 江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工程师 张全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 五、组织机构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 联合国环境署(UNEP)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IEMP)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 承办单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 科技部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支持单位: 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学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科技工程”之“长江经济带干流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与应用长江模拟器”项目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FAO-GEF)江西省示范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典型生态工程监测评估创新联盟 《资源科学》编辑部 《湖泊科学》编辑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编辑部 北京中科河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博学大讲坛(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六、议题设置议题一:鄱阳湖流域地球关键带观测与研究 议题二: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 议题三:鄱阳湖水文、水环境与水生态变化及模拟 议题四:鄱阳湖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议题五:鄱阳湖流域土壤健康与修复技术与模式 议题六: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 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专场 七、简要日程八、组织方式本次会议将邀请院士和江西省领导致辞、院士及知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每个报告30分钟(含5分钟提问与回答)。 会议根据六个议题设置六个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每个分会场设置3个邀请报告(每个报告20分钟,含5分钟提问与回答),和7个学术报告(每个报告15分钟,含3分钟讨论)。每个分会场安排40分钟开放式讨论。 研究学术报告专场每个报告6分钟。从中评选10个优秀研究生报告,由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处颁发优秀研究生报告证书。 本次会议除了在江西庐山市温泉镇的线下会场外,还将开通同步在线视频会议。注册交费者通过会务组提供的视频会议链接和密码参会,该会议链接和密码转发无效。 九、会议费用会议邀请人员(以会务组所发邀请函为准)免收注册费,差旅费和住宿费自理。 参会人员线下参会注册费1000元(研究生800元),差旅费和住宿费自理。参加考察者需另交考察费200元。在线视频参会注册费600元。会议主办方将提供会议通知和发票。 交费方式详见会议注册网站(https://cefmooc.com/)首页交费说明栏目或报名注册表交费方式选项说明。 十、重要日期11月21日,参会人员在线注册报名 11月30日,发布会议日程安排、报告人及报告题目 12月3日,发布线下参会人员确认函和视频参会 人员确认函 12月7日,鄱阳湖野外考察 12月8-9日,举行学术研讨会 十一、中国生态大讲堂介绍“中国生态大讲堂”是由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秘书处、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等共同主办,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演,并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和其他学术交流活动等。2005年12月启动,2013年6月,中国生态大讲堂被人事与社会保障部列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截止到2020年11月,中国生态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199次学术报告、20次学术研讨会和4次高级研讨班,2次国际培训班,4次焦点论坛。累计参加人员13600人次。中国生态大讲堂出版了5本系列丛书。目前,中国生态大讲堂已形成月度学术报告、春冬季学术专题研讨会、绿色培训计划和科普讲座四个系列,促进了科学决策,为决策者、媒体、社会团体搭建与生态学界交流的沟通桥梁。 十二、其他说明1、有关中国生态大讲堂的最新消息,请访问www.cern.ac.cn; 2、会场提供研究成果与宣传品展示台,请参会人员自带展示。 3、其他未尽事宜,请与联系人联系。 联系人:于秀波、张全军 电话:010-6488982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Email:cef@cern.ac.cn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和综合研究中心供稿) 编辑 张全军
文章分类:
新闻-中科博学大讲坛
|